神秘而富饶的南美大陆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精灵般的南美短鲷就是她的杰作之一。在整个南美洲中,几乎有2/3的面积分布有短鲷。这么广阔的分布区域,横跨了南美三大水系(黑水区,清水区,白水区)。
从总体上讲,基本上都属于弱酸性软水水质(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三线短鲷的原生地水质指标, pH6.8~7.6,导电度60μS,总硬度约1dH)。从国外短鲷书籍中发现大多数短鲷都栖息在十分浅流的支流之间,水深15~50cm左右的水草叶间,或是黑水漫布的枯叶间。再有就是大多数短鲷栖息地水流都很缓,甚至静止不动。
对于短鲷的钟爱,使得我们希望手中的鲷儿健康成长,因此了解短鲷原生环境水质对于养好短鲷会是很有帮助的。这里,试对短鲷原生环境(大部分短鲷生存环境)作以为分析,希望能对鱼友有所帮助和启发。
1、水色:大量原生地水质环境的图片、文字数据显示:并不是所有的南美短鲷生活的水域都是有色的。即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全都是茶色、褐色水质。准确的讲,茶色水域应是特指奥利诺科河流域及大名鼎鼎的巴西尼格罗河流域。而南美洲的厄爪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等等地区,同时也包括亚马孙河的主流地区,均不是茶色水质(黑水区),而多是白水区和清水区。另外,每年雨季来临,南美各流域水位上涨,水体拓宽,水色自然有所变化。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南美洲的哪一条河流,其水色,水质等指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自然自在其循环更替的法则。
另外,简单说一下水体的物理环境:原生地的多数河流,其河床上多为细小光滑的沙粒,下面覆盖厚厚的泥炭土层。水中大量枯叶、沉木和水生植物。
2、清澈度:短鲷原生地水质的清澈度的确很高。清澈度取决于水质洁净度。一方面南美洲盛产短鲷的区域地势平缓,水流很慢,因此不会混有大量泥沙;另一方面多数河床底部都覆盖厚厚的泥炭土层,形成一套天然、强大的生化过滤系统。水体清澈理所当然。
3、流速:前面也提到了南美洲绝大多数出产短鲷的流域地势平缓,水流较缓。再有,很多短鲷并不是出产自河流而是湖泊。例如:玛慕莉酋长产自巴西玛慕莉湖;玛拉奎莉酋长产自巴西玛拉奎莉湖等等。另外,有许多短鲷生活在一些小支流的浅水区、岸边(二线短鲷都是产自尼格罗河上游的小支流)。水流慢是可想而知的。
4、水深:我曾经质疑过以前一些文章中所给出的数据范围(15-50CM水深环境)。虽然很多中文资料上都显示短鲷常生活在小于50CM 水深的浅滩、岸边及小溪中。德国学者在采集野生短鲷时记录下了捕获时的水质环境指针的原始资料,其中就有关于水深的资料。例如:捕获伊丽莎白短鲷时水深为 50CM;Ap.tieaeniata from Rio Napo(酋长短鲷的一种地域型)被捕获时水深10-30CM。最有意思的是黑间短鲷。Uwe Romer(德国学者)在1994年在一次收集枯叶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非常多数量的黑间短鲷的幼鱼和亚成鱼!想想就觉有意思。
5、PH: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美短鲷所能适应的PH范围的话,至少应是4.3-7.8。有些短鲷甚至可以 PH>7的水质环境中生存(三线短鲷)。
其实,只谈适应范围并不实际。二线短鲷可以生活在PH4.3的水中,但确不会喜欢PH>6的水质环境。准确了解每种短鲷的原生地水质环境的各项指标,才有意义,才能够让鱼儿活的更舒服些。
6、硬度(GH):我查阅了新加坡版<<CICHLID ATLAS(1)>>,依据Dr.Uwe Romer的大量第一手数据数据,我发现与旧有资料出入很大。简单列举些数据(原生地GH指标):三线短鲷2-3dGH;二线短鲷2-4dGH;伊丽莎白短鲷:3-4dGH......另外,像印弟安短鲷可以生活在硬度10dGH,导电度400μS/cm的水体中,而其繁殖水质却要硬度小于2dGH,导电度小于50μS/cm。更有甚者,A.eunotus鹰嘴短鲷竟可以生活在硬度大于12dGH,导电度500μS/cm的水质环境中!这样的水质,连很多地区的自来水都不如(PH值除外)。根据这次资料,我个人认为把多数短鲷原生环境水质硬度指标简单理解小于1dGH过于片面。如果非要定为小于1dGH 的话,可以理解成为繁殖所需用水。因为高硬度的水质确实会影响鱼卵的受精和孵化。
7、导电度:常见以往文章中10-100μS/cm的大概取值范围。在近一步研究后我发现这个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说一下: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深入南美捕集短鲷的专家和学者(不知道中国有没有)。他们在捕获每种短鲷时通常都会详细记录下当时的水质指标。而从不同时期的各方面数据数据上发现其测得的水质指标并不一样,很多硬性指标相差效大。个人认为可以排除各国所使用的测试用品和设备的因素影响(到了那份上,用的基本都是些好东西了)。通过仔细比对,我发现每种短鲷捕获的时间(月份)不同!这也就是说,短鲷原生地水质会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想想也是,有雨季有旱季,能一样才怪呢。我认为简单给出一个“理想的离谱”的导电度参考值并不客观。导电度的升高并不能百分百说明水体的其它指标也随之升高(硬度等指标)。单从饲养角度看,在导电度大于1000的水体中,野生泰菲酋长亚成鱼同样可以生活的很好。
8、温度:从南美洲短鲷分布图上可以发现,多数短鲷分布在亚马逊盆地及周围地区。即北纬10度-南纬20度区域内。其年平均气温可达28摄氏度。不过,在较南方的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的南部地区,也有短鲷分布(三线、墨玛、欧宝等)。即南纬20-30度区域。这些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年温度变化较大。这部分水域中的短鲷都十分容易饲养。像三线短鲷23、4摄氏度繁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应该就是自然的力量--适者生存!此前给出24-30摄氏度只是十分笼统的概念。饲养短鲷应视不同鱼种、不同个体具体处理。
末了,我想重申一个问题: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因素都会影响鱼只的状态!事无巨细!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自不能一概而论。尽可能了解每种短鲷的原生地水质环境,掌握每种短鲷的生活习性,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养好短鲷的不二法门。
尊重自然规律,珍视生命!当你发现你已经可以读懂鱼儿的时候,养好它已不是什么难事了。
附上些名词解释:
水的硬度:水的硬度通常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但准确的讲应包括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总硬度。标准硬度单位是ppm。
水质硬度单位换算:
硬度单位 ppm 德国硬度 法国硬度 英国硬度
1ppm = 1.000ppm 0.0560 0.1 0.0702
1德国硬度= 17.847ppm 1 1.7847 1.2521
1法国硬度= 10.000ppm 0.5603 1 0.7015
1英国硬度= 14.286ppm 0.7987 1.4285 1
电导率(导电度):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与电阻值相对,单位Siemens/cm (S/cm),该单位的10-6以μS/cm表示,10-3时以mS/cm表示。
电导率与水的硬度: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固体量浓度成正比,而且固体量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电导率和溶解固体量浓度的关系近似(只是近似)表示为:1.4μS/cm=1ppm或2μS/cm=1ppm(每百万单位CaCO3)。利用电导率仪或总固体溶解量计可以间接得到水的总硬度值,如前述,为了近似换算方便,1μs/cm电导率 = 0.5ppm硬度但是需要注意:(1)以电导率间接测算水的硬度,其理论误差约20-30ppm(2)
溶液的电导率大小决定分子的运动,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为了比较测量结果,测试温度一般定为20℃或25℃(3)采用试剂检测可以获取比较准确的水的硬度值。
这里提醒大家:“以电导率间接测算水的硬度,其理论误差约20-30ppm”。这种办法并非针对观赏鱼用水。观赏鱼用水,尤其饲养短鲷用水。平时换水量不会很多,由于时常投饵、添加草泥丸和黑水等原因,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十分丰富。这会直接影响到导电度,再用此法间接换算水体的硬度值就会有很大误差,甚至是错误值。对于繁殖用水更是要小心从事。差一个硬度可是差不少啊!感觉还是用硬度测试液好些。
从总体上讲,基本上都属于弱酸性软水水质(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三线短鲷的原生地水质指标, pH6.8~7.6,导电度60μS,总硬度约1dH)。从国外短鲷书籍中发现大多数短鲷都栖息在十分浅流的支流之间,水深15~50cm左右的水草叶间,或是黑水漫布的枯叶间。再有就是大多数短鲷栖息地水流都很缓,甚至静止不动。
对于短鲷的钟爱,使得我们希望手中的鲷儿健康成长,因此了解短鲷原生环境水质对于养好短鲷会是很有帮助的。这里,试对短鲷原生环境(大部分短鲷生存环境)作以为分析,希望能对鱼友有所帮助和启发。
1、水色:大量原生地水质环境的图片、文字数据显示:并不是所有的南美短鲷生活的水域都是有色的。即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全都是茶色、褐色水质。准确的讲,茶色水域应是特指奥利诺科河流域及大名鼎鼎的巴西尼格罗河流域。而南美洲的厄爪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等等地区,同时也包括亚马孙河的主流地区,均不是茶色水质(黑水区),而多是白水区和清水区。另外,每年雨季来临,南美各流域水位上涨,水体拓宽,水色自然有所变化。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南美洲的哪一条河流,其水色,水质等指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自然自在其循环更替的法则。
另外,简单说一下水体的物理环境:原生地的多数河流,其河床上多为细小光滑的沙粒,下面覆盖厚厚的泥炭土层。水中大量枯叶、沉木和水生植物。
2、清澈度:短鲷原生地水质的清澈度的确很高。清澈度取决于水质洁净度。一方面南美洲盛产短鲷的区域地势平缓,水流很慢,因此不会混有大量泥沙;另一方面多数河床底部都覆盖厚厚的泥炭土层,形成一套天然、强大的生化过滤系统。水体清澈理所当然。
3、流速:前面也提到了南美洲绝大多数出产短鲷的流域地势平缓,水流较缓。再有,很多短鲷并不是出产自河流而是湖泊。例如:玛慕莉酋长产自巴西玛慕莉湖;玛拉奎莉酋长产自巴西玛拉奎莉湖等等。另外,有许多短鲷生活在一些小支流的浅水区、岸边(二线短鲷都是产自尼格罗河上游的小支流)。水流慢是可想而知的。
4、水深:我曾经质疑过以前一些文章中所给出的数据范围(15-50CM水深环境)。虽然很多中文资料上都显示短鲷常生活在小于50CM 水深的浅滩、岸边及小溪中。德国学者在采集野生短鲷时记录下了捕获时的水质环境指针的原始资料,其中就有关于水深的资料。例如:捕获伊丽莎白短鲷时水深为 50CM;Ap.tieaeniata from Rio Napo(酋长短鲷的一种地域型)被捕获时水深10-30CM。最有意思的是黑间短鲷。Uwe Romer(德国学者)在1994年在一次收集枯叶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非常多数量的黑间短鲷的幼鱼和亚成鱼!想想就觉有意思。
5、PH: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美短鲷所能适应的PH范围的话,至少应是4.3-7.8。有些短鲷甚至可以 PH>7的水质环境中生存(三线短鲷)。
其实,只谈适应范围并不实际。二线短鲷可以生活在PH4.3的水中,但确不会喜欢PH>6的水质环境。准确了解每种短鲷的原生地水质环境的各项指标,才有意义,才能够让鱼儿活的更舒服些。
6、硬度(GH):我查阅了新加坡版<<CICHLID ATLAS(1)>>,依据Dr.Uwe Romer的大量第一手数据数据,我发现与旧有资料出入很大。简单列举些数据(原生地GH指标):三线短鲷2-3dGH;二线短鲷2-4dGH;伊丽莎白短鲷:3-4dGH......另外,像印弟安短鲷可以生活在硬度10dGH,导电度400μS/cm的水体中,而其繁殖水质却要硬度小于2dGH,导电度小于50μS/cm。更有甚者,A.eunotus鹰嘴短鲷竟可以生活在硬度大于12dGH,导电度500μS/cm的水质环境中!这样的水质,连很多地区的自来水都不如(PH值除外)。根据这次资料,我个人认为把多数短鲷原生环境水质硬度指标简单理解小于1dGH过于片面。如果非要定为小于1dGH 的话,可以理解成为繁殖所需用水。因为高硬度的水质确实会影响鱼卵的受精和孵化。
7、导电度:常见以往文章中10-100μS/cm的大概取值范围。在近一步研究后我发现这个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说一下: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深入南美捕集短鲷的专家和学者(不知道中国有没有)。他们在捕获每种短鲷时通常都会详细记录下当时的水质指标。而从不同时期的各方面数据数据上发现其测得的水质指标并不一样,很多硬性指标相差效大。个人认为可以排除各国所使用的测试用品和设备的因素影响(到了那份上,用的基本都是些好东西了)。通过仔细比对,我发现每种短鲷捕获的时间(月份)不同!这也就是说,短鲷原生地水质会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想想也是,有雨季有旱季,能一样才怪呢。我认为简单给出一个“理想的离谱”的导电度参考值并不客观。导电度的升高并不能百分百说明水体的其它指标也随之升高(硬度等指标)。单从饲养角度看,在导电度大于1000的水体中,野生泰菲酋长亚成鱼同样可以生活的很好。
8、温度:从南美洲短鲷分布图上可以发现,多数短鲷分布在亚马逊盆地及周围地区。即北纬10度-南纬20度区域内。其年平均气温可达28摄氏度。不过,在较南方的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的南部地区,也有短鲷分布(三线、墨玛、欧宝等)。即南纬20-30度区域。这些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年温度变化较大。这部分水域中的短鲷都十分容易饲养。像三线短鲷23、4摄氏度繁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应该就是自然的力量--适者生存!此前给出24-30摄氏度只是十分笼统的概念。饲养短鲷应视不同鱼种、不同个体具体处理。
末了,我想重申一个问题: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因素都会影响鱼只的状态!事无巨细!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自不能一概而论。尽可能了解每种短鲷的原生地水质环境,掌握每种短鲷的生活习性,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养好短鲷的不二法门。
尊重自然规律,珍视生命!当你发现你已经可以读懂鱼儿的时候,养好它已不是什么难事了。
附上些名词解释:
水的硬度:水的硬度通常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但准确的讲应包括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总硬度。标准硬度单位是ppm。
水质硬度单位换算:
硬度单位 ppm 德国硬度 法国硬度 英国硬度
1ppm = 1.000ppm 0.0560 0.1 0.0702
1德国硬度= 17.847ppm 1 1.7847 1.2521
1法国硬度= 10.000ppm 0.5603 1 0.7015
1英国硬度= 14.286ppm 0.7987 1.4285 1
电导率(导电度):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与电阻值相对,单位Siemens/cm (S/cm),该单位的10-6以μS/cm表示,10-3时以mS/cm表示。
电导率与水的硬度: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固体量浓度成正比,而且固体量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电导率和溶解固体量浓度的关系近似(只是近似)表示为:1.4μS/cm=1ppm或2μS/cm=1ppm(每百万单位CaCO3)。利用电导率仪或总固体溶解量计可以间接得到水的总硬度值,如前述,为了近似换算方便,1μs/cm电导率 = 0.5ppm硬度但是需要注意:(1)以电导率间接测算水的硬度,其理论误差约20-30ppm(2)
溶液的电导率大小决定分子的运动,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为了比较测量结果,测试温度一般定为20℃或25℃(3)采用试剂检测可以获取比较准确的水的硬度值。
这里提醒大家:“以电导率间接测算水的硬度,其理论误差约20-30ppm”。这种办法并非针对观赏鱼用水。观赏鱼用水,尤其饲养短鲷用水。平时换水量不会很多,由于时常投饵、添加草泥丸和黑水等原因,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十分丰富。这会直接影响到导电度,再用此法间接换算水体的硬度值就会有很大误差,甚至是错误值。对于繁殖用水更是要小心从事。差一个硬度可是差不少啊!感觉还是用硬度测试液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