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
2005年7月份的卫星图片显示,海藻的大量繁殖已在波罗的海创造出全球最大的“死亡地带”。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5日报道,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野生动物专家皮特·维斯特曼(Peter Westman)介绍称,自从1970年相关部门颁布法令,禁止在波罗的海地区排放包括DDT及二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等有害化学物质以来,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如今,波罗的海却面临着另一个威胁,那就是疯狂繁殖的海藻正把一片片海域变成“死亡地带”。海洋“死亡地带”是指因海水严重富营养化而造成的鱼类等生物无法生存的区域。
维斯特曼表示,实际上海藻在小片水域大量繁殖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然而波罗的海近几年海藻的繁殖速度却出乎意料。他表示,海藻疯狂繁殖的原因是海水中的营养物过剩,特别是农业活动及污水排放向海水中倾倒了大量磷和氮,给海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每当下雨的时候,农田里的肥料就被冲到了海洋里,而波罗的海周边地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实际上也将污水排放到了海洋之中。
如今,全球10个最大的海洋“死亡地带”,波罗的海就拥有其中的7个。海藻等有机物过度繁盛的时候,如果它们不能及时被其他动物消耗,死亡后便会由细菌分解,这一过程将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最终使其他生物无法生存,成为名符其实的“死亡地带”。维斯特曼表示:“过去几年,海藻的繁殖速度令人担忧,它们已经开始影响整个波罗的海的生态系统。”
过度捕捞致使海藻大量繁殖
维斯特曼表示,渔民过度捕捞波罗的海鳕鱼,是致使海藻大量繁殖的重要原因之一。鳕鱼通常以一种喜食浮游动物的小型海鱼为食,而浮游动物正是消耗海藻的主要力量。因而,鳕鱼的迅速减少意味着小型海鱼的大量繁殖,它们又会大量食用浮游动物,这样一来,海藻失去了天敌,就能肆意繁殖。此外,更为严重的是,鳕鱼一般都在深海活动,而随着“死亡地带”的迅速蔓延,鳕鱼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被压缩。因而,渔民过度捕杀鳕鱼,实际上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有些种类的海藻具有毒性,碰触到它们的动物以及游泳者或许会因此而感染疾病。密度极大的海藻群不仅气味难闻,会污染海滩,而且它们还能遮挡住阳光,使得海水底部的海藻因缺乏阳光而死亡,这样会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维斯特曼称:“鳕鱼数量减少后,会有别的种类的鱼类进入那片海域,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无法适应那里的栖息环境。在过去的几年里,长枪鱼和鲈鱼都在鳕鱼曾生存过的海域进行生长繁衍,但是它们的数量一直没有增长。”他表示,一旦恶性循环开始形成,要想重新恢复平衡的生态系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拯救波罗的海已来不及?
日前,在由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Water Institute)组织召开的世界水周(World Water Week)全球会议上,会议组织者向各国科学家介绍了波罗的海的严峻形势,并且向与会者展示了波罗的海的卫星图片。图片显示,波罗的海海域正逐渐被海藻所“吞噬”。
在此次会议上,与会者同意推动实施一项名为波罗的海战略(Baltic Sea Strategy)的行动计划。据悉,这项计划由欧盟牵头,希望能够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下,让这片海洋恢复活力。
然而,尽管这项计划的参与者都表示“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但他们对方案的前景并不表示乐观。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专家尼尔森就表示:“可能现在采取行动已经晚了。”
尼尔森称,波罗的海形成时间只有不到1万年,原来它只是一片冰水淹没的汪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冰水向北极退去,只在最低洼的深谷中留有冰水,因此而形成大海。此外,波罗的海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淡盐水海洋。他表示:“以往的经历告诉我们,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重新恢复。”同时,波罗的海独特的生态系统也意味着它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非常脆弱。
海洋法规
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的律师梅根·瓦林(Megan Walline)在波罗的海研究会议上表示,由于人类活动对波罗的海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实际上已经颁布了大量法规来限制人类活动,其中就包括欧盟颁布的限制磷和氮的排放规定和禁止非法捕鱼法规。然而,瓦林表示,很多国家及渔民却并未按照要求来做。
在此次波罗的海会议上,欧盟已作出承诺,表示即将要求民众减少对磷酸盐的使用,但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维斯特曼表示,希望欧盟强制实施这些法令法规,约束人类活动。他称:“波罗的海的现状已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破坏。”
[upload=jpg]UploadFile/2010-3/20103814503043588.jpg[/upload]
2005年7月份的卫星图片显示,海藻的大量繁殖已在波罗的海创造出全球最大的“死亡地带”。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5日报道,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野生动物专家皮特·维斯特曼(Peter Westman)介绍称,自从1970年相关部门颁布法令,禁止在波罗的海地区排放包括DDT及二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等有害化学物质以来,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如今,波罗的海却面临着另一个威胁,那就是疯狂繁殖的海藻正把一片片海域变成“死亡地带”。海洋“死亡地带”是指因海水严重富营养化而造成的鱼类等生物无法生存的区域。
维斯特曼表示,实际上海藻在小片水域大量繁殖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然而波罗的海近几年海藻的繁殖速度却出乎意料。他表示,海藻疯狂繁殖的原因是海水中的营养物过剩,特别是农业活动及污水排放向海水中倾倒了大量磷和氮,给海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每当下雨的时候,农田里的肥料就被冲到了海洋里,而波罗的海周边地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实际上也将污水排放到了海洋之中。
如今,全球10个最大的海洋“死亡地带”,波罗的海就拥有其中的7个。海藻等有机物过度繁盛的时候,如果它们不能及时被其他动物消耗,死亡后便会由细菌分解,这一过程将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最终使其他生物无法生存,成为名符其实的“死亡地带”。维斯特曼表示:“过去几年,海藻的繁殖速度令人担忧,它们已经开始影响整个波罗的海的生态系统。”
过度捕捞致使海藻大量繁殖
维斯特曼表示,渔民过度捕捞波罗的海鳕鱼,是致使海藻大量繁殖的重要原因之一。鳕鱼通常以一种喜食浮游动物的小型海鱼为食,而浮游动物正是消耗海藻的主要力量。因而,鳕鱼的迅速减少意味着小型海鱼的大量繁殖,它们又会大量食用浮游动物,这样一来,海藻失去了天敌,就能肆意繁殖。此外,更为严重的是,鳕鱼一般都在深海活动,而随着“死亡地带”的迅速蔓延,鳕鱼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被压缩。因而,渔民过度捕杀鳕鱼,实际上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有些种类的海藻具有毒性,碰触到它们的动物以及游泳者或许会因此而感染疾病。密度极大的海藻群不仅气味难闻,会污染海滩,而且它们还能遮挡住阳光,使得海水底部的海藻因缺乏阳光而死亡,这样会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维斯特曼称:“鳕鱼数量减少后,会有别的种类的鱼类进入那片海域,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无法适应那里的栖息环境。在过去的几年里,长枪鱼和鲈鱼都在鳕鱼曾生存过的海域进行生长繁衍,但是它们的数量一直没有增长。”他表示,一旦恶性循环开始形成,要想重新恢复平衡的生态系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拯救波罗的海已来不及?
日前,在由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Water Institute)组织召开的世界水周(World Water Week)全球会议上,会议组织者向各国科学家介绍了波罗的海的严峻形势,并且向与会者展示了波罗的海的卫星图片。图片显示,波罗的海海域正逐渐被海藻所“吞噬”。
在此次会议上,与会者同意推动实施一项名为波罗的海战略(Baltic Sea Strategy)的行动计划。据悉,这项计划由欧盟牵头,希望能够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下,让这片海洋恢复活力。
然而,尽管这项计划的参与者都表示“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但他们对方案的前景并不表示乐观。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专家尼尔森就表示:“可能现在采取行动已经晚了。”
尼尔森称,波罗的海形成时间只有不到1万年,原来它只是一片冰水淹没的汪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冰水向北极退去,只在最低洼的深谷中留有冰水,因此而形成大海。此外,波罗的海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淡盐水海洋。他表示:“以往的经历告诉我们,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重新恢复。”同时,波罗的海独特的生态系统也意味着它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非常脆弱。
海洋法规
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的律师梅根·瓦林(Megan Walline)在波罗的海研究会议上表示,由于人类活动对波罗的海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实际上已经颁布了大量法规来限制人类活动,其中就包括欧盟颁布的限制磷和氮的排放规定和禁止非法捕鱼法规。然而,瓦林表示,很多国家及渔民却并未按照要求来做。
在此次波罗的海会议上,欧盟已作出承诺,表示即将要求民众减少对磷酸盐的使用,但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维斯特曼表示,希望欧盟强制实施这些法令法规,约束人类活动。他称:“波罗的海的现状已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破坏。”
[upload=jpg]UploadFile/2010-3/20103814503043588.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