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鲨中文名:虎头鲨,斧头鲨,虎鲨,拉丁学名: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原产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江河湖泊中,是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养殖鱼类,也是人们喜爱的垂钓对象。虎头鲨肉质好、生长快、体型大、食性杂、耐低氧、易捕捞。自然生长一年个体可达1000g-2000g,人工养殖可达3000g-5000g。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有发展前景的养殖品种。在IUCN名录中属于濒危。
因体型似鲨而被称为“淡水鲨鱼”,其实和真正的鲨鱼并无亲缘关系。鱼体呈纺锤型,形长而侧扁背鳍前方显著隆起,后部渐侧扁。头较小且扁平呈圆锥形,其背部光滑,一般头长为体长的五分之一,额宽,吻短,口亚下位,不能伸缩,横裂,口裂略呈弧形,深度较大。上颌略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密生具细绒毛的弯状小齿,呈板带状,且中间不相连。梨骨及腭骨亦生有同样的小齿。舌为铲状,不游离。唇薄,不发达,具两对小须,常断失。颌须一对,很短,可达眼的中部;颏须一对,略长于颌须,可达胸鳍基部。眼大,近圆形,较靠下,位于口裂稍后处,位置偏前而接近于吻端,眼圈红黄色,眼间隔较宽,中间稍凸。鳃孔较大,鳃盖膜发达,左右相连,但与峡部不相连。鳃耙五对,较短,呈条状,小于鳃丝长,各鳃弓仅有外鳃耙,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明显,外列鳃耙数为5~6+15~18,其它鳃弓则不明显。鼻孔两个,分前、后鼻孔,但距离较近。腹大而圆,没有腹棱。
耐低氧能力强,适应性广,但抗低温能力弱。适温20℃—34℃,最佳生长水温26℃—32℃,水温低于18℃时活动缓慢,反映迟钝;水温低于12℃时开始死亡。该鱼食性较杂,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成鱼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饲料为食,饲料蛋白质要求28%—32%。
食性杂,食量大,生长速度快, 生长极迅速,此鱼常把水弄污浊,影响观赏效果。当年鱼苗(3cm—4cm)养殖4个月,体重可达0.6kg以上。该鱼性成熟较晚,饲养3年—4年,体重达3kg以上可以进行繁殖。繁殖季节为4月—9月,属一年一次性产卵鱼类。
虎头鲨按体色分为蓝鲨和红鲨两种。它的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虎头鲨,体后部稍细长,体表无鳞,头部长圆形、吻圆钝。背鳍后尾柄前有一脂鳍,尾鳍分叉较深。虎头鲨喜集群,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性情活泼,常上浮水面活动。它的鳔内分隔为大量泡囊状的呼吸小室,为其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吸收空气中的的氧气,较便于鱼种及商品鱼的存活运输。它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强,当同一水体中的鲤科鱼类严重浮头时,虎头鲨仍能正常生活。但它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弱,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2℃-26℃,当水温降至14℃-18℃时活动减少,甚至停止呼吸,水温12℃-13℃时会出现休克以至死亡。
该鱼为杂食性,主食水中各种腐烂的动物体及植物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嗜食由鱼粉、豆饼、类糠、玉米粉、麦麸等配制的混合饲料及各种食物的下脚料。
经过几年的引种、繁养,虎头鲨已在我国华南的广东、福建等地繁殖成功。成鱼养殖尚属起步阶段。据国外养殖经验,虎头鲨的养殖类似于淡水白鲳的养殖方法。主要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可池塘养殖,也可根据它生长快、耗氧不高的优点进行工厂化精养及网箱养殖。在有温泉地热条件的地方可常年养殖。
单养虎头鲨,可选择面积2000m2-3000m2,水深1.5m-2m的池塘, 一般投放体长3cm-4cm的鱼种,每亩2000-3000尾。每一个月主要投喂轮虫、甲鱼料、鳗料等高蛋白精料,以后就改投含粗蛋白27%的人工配合饲料。也可用水葫芦、通心菜打成浆后拌碎玉米、豆渣搭配喂养。3-4个月即可达750g以上。
混养时,在养鲢、草、罗非鱼的池塘里可搭配虎头鲨100尾/亩,既不影响主要鱼产量,还可亩增收虎头鲨70公斤-100公斤。
亲鱼培育
饲喂亲鱼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受精卵。饲喂亲鱼用的饲料有活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种,所饲配合饲料蛋白质应大于40%,粗脂肪大于3.5%,水分低于4%,钙0.9%~1.6%,磷0.8%~1.4%,并添加适量对性腺发育有作用的物质,如ve、va、vd、微量元素锌等,每天饲喂1~2次。繁殖季节,每周可增加投喂2~3次枝角类、桡足类,丰年虫或开水烫过并研碎的小鱼、小虾等鲜活饲料。在饲喂时应注意:①自来水预先存放2~3天。②水质ph调到6.5~7.5。③水的ph7~8。
受精
将亲鱼公、母分开饲喂2~3天(相互之间能够看到,可在饲养箱中加一玻璃隔板,将公、母分开)繁殖时将公、母按1~2∶1比例放入产卵池中进行产卵受精。大斑马鱼一般凌晨产卵,为防止亲鱼吞噬鱼卵,可用网孔2~3mm的网将亲鱼限制在产卵池的上半部活动,以防止亲鱼吞吃鱼卵。每条雌鱼可产卵300~1000粒。
人工孵化
受精结束后获得的受精卵要及时捞出,剔除异物,将眼观有白色小斑点、畸形异常卵去除。然后将受精卵移入培养箱中进行孵化,温度为25~28℃,温差不能够超过0.5℃。这期间可在解剖镜下观察胚胎的发育状况,大约经过2天孵化,小鱼就可出膜,刚出膜的鱼苗游泳能力低,静卧于水底。
孵化时应注意:
①虹吸出产卵池底的受精卵时要用直径1cm左右的皮软管,如果用硬质的吸管,有可对受精卵造成损伤。
②孵化用水、清洗用水,水质要好,水温相差不宜过大,要保持相对恒定,对受精卵来说,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引起胚胎死亡。
③孵化期间每天要及时清除败育卵,勤换水。
防病治病
刚孵出的仔鱼呈淡黄色,在解剖镜下可见到跳动的心脏,流动的血液,腹部有一很大的、未吸收的卵黄囊。头2~3天仔鱼静卧于水底,此时不需要饲喂。注意及时将卵膜和白色的死卵捞出,每天更换新水,将鱼苗置于温室内,温度为25℃(可放在空调房间内)。3~4日龄时仔鱼可自由游泳(平游)并开始觅食,此时可用绢网取少许蛋黄在水中轻轻地搅动,至水微呈淡黄色。适当加喂钙素母片、复方vb液、土霉素等,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喂要少量多餐,日喂3~4次。7~10日龄时加喂草履虫,啤酒酵母等,3周龄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并逐渐添喂配合饲料。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变化,勤换水,少喂勤添,以确保鱼苗健康生长。
蓝鲨孵化期间病害较少。不干净水质可引起纤毛虫等原生动物侵袭孵化卵,降低孵化率。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还是高温和畸形卵引起的发育失败,只有通过合理控制孵化温度并及时清除畸形卵,才能有效提高孵化率。
虎头鲨和成吉思汗鲨的区别
叫虎头鲨,虎鲨。野外的蓝鲨能长到1米,但是现在似乎很少看见那么大的个体,不知道是人工繁殖改良的原因还是因为水体过小。
蓝鲨的主要特征是鱼体深蓝,白色条状相间,头吻部相对汗鲨较窄小,各鳍相对较小,没有拉丝,易神经质,易惊,鱼尾有些下垂,在蓝鲨缓慢
游动的时候或者完全放松的时候会把尾巴略略下垂慢慢游或者原地游。 蓝鲨还有白化黄金体。
成吉思汗鲨,鱼体黑色,鱼腹呈白色,从水面上放看成吉思汗的脑袋要宽大些,吻部也很宽大,成吉思汗的背鳍又高又直,而且背鳍的那支鳍骨很粗大,飘逸,胸鳍,腹鳍,背鳍都有明显的拉丝(漂翅)。
成吉思汗鲨的尾鳍一般是不会下垂的,是直挺挺的。成吉思汗鲨在受惊的时候尾巴和体色会变浅色。
还有就是蓝鲨通常只能吞食体形比自身小的食物,成吉思汗鲨可不是,容的下口的都吃,容不下口的也要试试。
[upload=jpg]UploadFile/2015-4/20154151054039004.jpg[/upload]
虎头鲨虎鲨图片
因体型似鲨而被称为“淡水鲨鱼”,其实和真正的鲨鱼并无亲缘关系。鱼体呈纺锤型,形长而侧扁背鳍前方显著隆起,后部渐侧扁。头较小且扁平呈圆锥形,其背部光滑,一般头长为体长的五分之一,额宽,吻短,口亚下位,不能伸缩,横裂,口裂略呈弧形,深度较大。上颌略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密生具细绒毛的弯状小齿,呈板带状,且中间不相连。梨骨及腭骨亦生有同样的小齿。舌为铲状,不游离。唇薄,不发达,具两对小须,常断失。颌须一对,很短,可达眼的中部;颏须一对,略长于颌须,可达胸鳍基部。眼大,近圆形,较靠下,位于口裂稍后处,位置偏前而接近于吻端,眼圈红黄色,眼间隔较宽,中间稍凸。鳃孔较大,鳃盖膜发达,左右相连,但与峡部不相连。鳃耙五对,较短,呈条状,小于鳃丝长,各鳃弓仅有外鳃耙,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明显,外列鳃耙数为5~6+15~18,其它鳃弓则不明显。鼻孔两个,分前、后鼻孔,但距离较近。腹大而圆,没有腹棱。
耐低氧能力强,适应性广,但抗低温能力弱。适温20℃—34℃,最佳生长水温26℃—32℃,水温低于18℃时活动缓慢,反映迟钝;水温低于12℃时开始死亡。该鱼食性较杂,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成鱼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饲料为食,饲料蛋白质要求28%—32%。
食性杂,食量大,生长速度快, 生长极迅速,此鱼常把水弄污浊,影响观赏效果。当年鱼苗(3cm—4cm)养殖4个月,体重可达0.6kg以上。该鱼性成熟较晚,饲养3年—4年,体重达3kg以上可以进行繁殖。繁殖季节为4月—9月,属一年一次性产卵鱼类。
虎头鲨按体色分为蓝鲨和红鲨两种。它的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虎头鲨,体后部稍细长,体表无鳞,头部长圆形、吻圆钝。背鳍后尾柄前有一脂鳍,尾鳍分叉较深。虎头鲨喜集群,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性情活泼,常上浮水面活动。它的鳔内分隔为大量泡囊状的呼吸小室,为其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吸收空气中的的氧气,较便于鱼种及商品鱼的存活运输。它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强,当同一水体中的鲤科鱼类严重浮头时,虎头鲨仍能正常生活。但它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弱,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2℃-26℃,当水温降至14℃-18℃时活动减少,甚至停止呼吸,水温12℃-13℃时会出现休克以至死亡。
该鱼为杂食性,主食水中各种腐烂的动物体及植物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嗜食由鱼粉、豆饼、类糠、玉米粉、麦麸等配制的混合饲料及各种食物的下脚料。
经过几年的引种、繁养,虎头鲨已在我国华南的广东、福建等地繁殖成功。成鱼养殖尚属起步阶段。据国外养殖经验,虎头鲨的养殖类似于淡水白鲳的养殖方法。主要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可池塘养殖,也可根据它生长快、耗氧不高的优点进行工厂化精养及网箱养殖。在有温泉地热条件的地方可常年养殖。
单养虎头鲨,可选择面积2000m2-3000m2,水深1.5m-2m的池塘, 一般投放体长3cm-4cm的鱼种,每亩2000-3000尾。每一个月主要投喂轮虫、甲鱼料、鳗料等高蛋白精料,以后就改投含粗蛋白27%的人工配合饲料。也可用水葫芦、通心菜打成浆后拌碎玉米、豆渣搭配喂养。3-4个月即可达750g以上。
混养时,在养鲢、草、罗非鱼的池塘里可搭配虎头鲨100尾/亩,既不影响主要鱼产量,还可亩增收虎头鲨70公斤-100公斤。
亲鱼培育
饲喂亲鱼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受精卵。饲喂亲鱼用的饲料有活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种,所饲配合饲料蛋白质应大于40%,粗脂肪大于3.5%,水分低于4%,钙0.9%~1.6%,磷0.8%~1.4%,并添加适量对性腺发育有作用的物质,如ve、va、vd、微量元素锌等,每天饲喂1~2次。繁殖季节,每周可增加投喂2~3次枝角类、桡足类,丰年虫或开水烫过并研碎的小鱼、小虾等鲜活饲料。在饲喂时应注意:①自来水预先存放2~3天。②水质ph调到6.5~7.5。③水的ph7~8。
受精
将亲鱼公、母分开饲喂2~3天(相互之间能够看到,可在饲养箱中加一玻璃隔板,将公、母分开)繁殖时将公、母按1~2∶1比例放入产卵池中进行产卵受精。大斑马鱼一般凌晨产卵,为防止亲鱼吞噬鱼卵,可用网孔2~3mm的网将亲鱼限制在产卵池的上半部活动,以防止亲鱼吞吃鱼卵。每条雌鱼可产卵300~1000粒。
人工孵化
受精结束后获得的受精卵要及时捞出,剔除异物,将眼观有白色小斑点、畸形异常卵去除。然后将受精卵移入培养箱中进行孵化,温度为25~28℃,温差不能够超过0.5℃。这期间可在解剖镜下观察胚胎的发育状况,大约经过2天孵化,小鱼就可出膜,刚出膜的鱼苗游泳能力低,静卧于水底。
孵化时应注意:
①虹吸出产卵池底的受精卵时要用直径1cm左右的皮软管,如果用硬质的吸管,有可对受精卵造成损伤。
②孵化用水、清洗用水,水质要好,水温相差不宜过大,要保持相对恒定,对受精卵来说,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引起胚胎死亡。
③孵化期间每天要及时清除败育卵,勤换水。
防病治病
刚孵出的仔鱼呈淡黄色,在解剖镜下可见到跳动的心脏,流动的血液,腹部有一很大的、未吸收的卵黄囊。头2~3天仔鱼静卧于水底,此时不需要饲喂。注意及时将卵膜和白色的死卵捞出,每天更换新水,将鱼苗置于温室内,温度为25℃(可放在空调房间内)。3~4日龄时仔鱼可自由游泳(平游)并开始觅食,此时可用绢网取少许蛋黄在水中轻轻地搅动,至水微呈淡黄色。适当加喂钙素母片、复方vb液、土霉素等,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喂要少量多餐,日喂3~4次。7~10日龄时加喂草履虫,啤酒酵母等,3周龄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并逐渐添喂配合饲料。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变化,勤换水,少喂勤添,以确保鱼苗健康生长。
蓝鲨孵化期间病害较少。不干净水质可引起纤毛虫等原生动物侵袭孵化卵,降低孵化率。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还是高温和畸形卵引起的发育失败,只有通过合理控制孵化温度并及时清除畸形卵,才能有效提高孵化率。
虎头鲨和成吉思汗鲨的区别
叫虎头鲨,虎鲨。野外的蓝鲨能长到1米,但是现在似乎很少看见那么大的个体,不知道是人工繁殖改良的原因还是因为水体过小。
蓝鲨的主要特征是鱼体深蓝,白色条状相间,头吻部相对汗鲨较窄小,各鳍相对较小,没有拉丝,易神经质,易惊,鱼尾有些下垂,在蓝鲨缓慢
游动的时候或者完全放松的时候会把尾巴略略下垂慢慢游或者原地游。 蓝鲨还有白化黄金体。
成吉思汗鲨,鱼体黑色,鱼腹呈白色,从水面上放看成吉思汗的脑袋要宽大些,吻部也很宽大,成吉思汗的背鳍又高又直,而且背鳍的那支鳍骨很粗大,飘逸,胸鳍,腹鳍,背鳍都有明显的拉丝(漂翅)。
成吉思汗鲨的尾鳍一般是不会下垂的,是直挺挺的。成吉思汗鲨在受惊的时候尾巴和体色会变浅色。
还有就是蓝鲨通常只能吞食体形比自身小的食物,成吉思汗鲨可不是,容的下口的都吃,容不下口的也要试试。
[upload=jpg]UploadFile/2015-4/20154151054039004.jpg[/upload]
虎头鲨虎鲨图片